你若不坚强,懦弱给谁看
01
▲
有位朋友留言说:
人与人之间是不一样的,富孩子永远不用这么拼命,穷孩子你不拼命都不行。
谁叫我生来就是寒门野丫头,从小穿大姐们穿不下的衣服。
别人家的孩子零食吃不完,而我只能躲在角落啃着又干又硬的“窝窝头”。
高考时,因为就差几分,与一类大学失之交臂。而同班的另一位同学,比我分数还低几分,因为他爹荷包丰满,也就一句话的事,她就如愿以偿的进了一类大学。
而我在父母的一片责怪声中,灰头土脸进了某所二类大学。
人生中最悲哀的是,读了自己不喜欢的大学,稀里糊涂地选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,最后却按部就班的过完了四年大学时光。
毕业后,为了磨砺一下自己,义无反顾地来了北京。
一个人,一座城。
原本以为在北京,可以逍遥自在的攀长城、游故宫、访颐和园,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。
可现实却是,朝九晚六,周末单休,隔三差五的加班,开会,又开会,总有开不完的各种操蛋的会议。
大学时玩得很好的一位男性朋友,因为相隔两地,好感越来越淡,最后老死不相往来。恋爱这事儿,没希望了。
半夜一个人听慢歌,只有眼泪相附和。
有时候,感觉自己浑身的坚强劲儿已经快要用光了,就怕哪一天会突然说放弃。
……
在这儿,我也不知道如何去劝你,因为我也混得人模狗样,明天的路口在哪儿,没人知道,只能靠自己在黑灯瞎火中一步步摸索前行。
有句话说得好,自己选的路,哭着也要走下去。
你的青春你可以挥霍,你的命运亦由你掌握。既然选择了孤军奋战,何必不再咬牙坚持操起武器潇洒快活地战斗下去!
生活已如此操蛋,你的懦弱谁会怜悯?
“既为信仰而来,就要坚守信仰,因为除此外,你一无所有。”
02
▲
这句话是当年沈从文来北京闯荡,他姐夫对他说的一句话。
1922年,在湘西的沈从文,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:
——离开家乡,到北京寻找梦想。
可还没到北京,身上仅带的27块钱就花光了。
于是他就去找了大姐沈岳鑫和姐夫田真一。
姐夫问他:你怎么到北京来了?
沈说:我来寻找梦想。
姐夫非常诧异:寻什么梦?
沈说:想读书,写文章。
姐夫听后大加赞赏说:很好很好,人家带着弓箭、药弩到山中捕猎,你赤手空拳带着一脑壳梦想来此买卖。我想说:
“既为信仰而来,就要坚守信仰,因为除此外,你一无所有。”
03
▲
沈脸皮薄,自尊心又强,没敢开口对大姐和姐夫要钱。
但姐夫送给他的这句话,他却记了一辈子。
幸好经农大读书的表弟之力,助他住进了银闸胡同的庆华公寓,毗邻北大红楼。还可以在北大蹭课,参加考试,有学分拿,关键还有一点奖励,不多,三毛五分钱。
沈来北京,原本以为可“半工半读”,并取得毕业证书,但是现实告诉他:清华公开招考,你得靠关系。
没熟人,一切免谈。
后考燕京、北大,却统统落榜;千拼万拼,考上了中法大学,却没钱交住宿费……
完了,哀莫大于心死。
考大学看来是无望了,看来只剩下写作这条道了。
04
▲
来吧,反正都是死,那就干脆一条道走到黑吧。
比起沈的生活,当初我住四百块钱的小出租屋,每天吃七、八块钱的自助餐,简直是小巫见大巫,不值一提。
他吃啥呢?
每日两三个馒头,干巴巴的,加点咸菜。
为了肚子里多点墨水,他经常奔波于宿舍与宣武京师图书馆之间,两点一线,读书和写作。
冬天,那个时候北方貌似还没有暖气,他披着单衣,每日晨读,读《史记》、《小说大观》、《玉梨魂》等书籍。
有时生活就像一条恶狗,它会把你逼到走投无路,既不能跑也不能缩,惟一的办法就是,拿起“棒槌”奋力反击。
混写作这条路,也并非轻而易举。
沈给报社投了无数次稿,结果,都石沉大海。
多年以后,沈回忆起这段对月,不免感慨万千:
“我到北京,当时连标点符号也不晓得,去那里,是想摆脱原来那个环境,实际上打算很小,想卖卖报纸,读读书。一到这个地方,才晓得卖报纸没有机会,卖报纸是分区分股的,卖报不行。后来发现,连讨饭也不行,北京讨饭规定很严,一个街道是一个街道的,一点不能‘造反’!”
更可气的是,后来有人告诉沈,他寄给《晨报副刊》的文章,被主编孙伏园叠成一摞,揉成团,当成垃圾,当场扔掉。
狗急跳墙,人急则无所畏。当生活逼迫你走到墙角,双手抱头也没用。
所以,沈决定卖身当兵。
有一天,他看见一伙人在招兵委员,他也跟着别人后头跑,走到天桥杂耍棚处,说要按什么手印,不妙,越想越不对劲,最后,他溜了。
当上帝为你关一扇门的同时,还会用门夹你的脑袋。只有疼痛中保持清醒,你就会发现他为你预留的另一扇窗。
05
▲
风水轮流转,人不可能总在同一个地方踩狗屎。
——沈的大救星出现了。
这个人,就是《故都的秋》的作者,郁达夫。
1924年11月的一个上午,大雪纷飞。郁达夫来到沈的“窄而霉小斋”。
那个时候,郁达夫是在北大教政治经济课,迫于生计,所以教书。
沈发一封求助函给他,他二话不说就来了,因为看见在文学路上苦苦挣扎的青年人,就像看见了当初的自己。
当时北京的天气,可以冻死野狗。郁达夫进屋后,发现屋里没有火炉,沈只穿着两件夹衣,用棉被裹着双腿,就在这么寒冷的环境下,沈还坚持写作。
郁达夫立马解下自己的围巾,戴在沈的身上。
可以说是,雪中送围巾,温暖从文心。
这一上午,沈对达夫说了很多话,达夫就静静地听着。沈说自己四五年没有见到母亲和妹妹了,连她们的生死都不知道。他还说他想考取国立大学,将来能有个文凭,混口饭吃……
达夫听得心里非常难受。后来他在文章里,这样说道:
“我今天上你那公寓里来看了你那一副样子,觉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。”
他两戳了一顿午饭,吃完饭,郁达夫就回去了。当天夜里,郁达夫就写下了一篇著名的文章《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》,一是写给沈从文,而是写给所有北漂的文学青年。
文章写得很刻薄,但却充满了深深地同情。比如这两段:
“像你这样一个白脸长身,一无依靠的文学青年,即使将面包和泪吃,勤勤恳恳的在大学窗下住它五六年,难道你拿毕业文凭的那一天,天上就忽而会下起珍珠白米的雨来的么?你能保得住你毕业的时候,事情会来找你么?”
“我说了这半天,不过想把你的求学读书,大学毕业的迷梦打破而已。现在为你计,最上的上策,是去找一点事情干干。”
一语惊醒梦中人。这篇文章给了沈深深地激励,从此,沈的命运改变了。
12月的某一天,在达夫的介绍下,沈的第一篇文章终于在《晨报副刊》刊登了。
06
▲
你看吧,在那个年代,沈从文所受的艰苦,不知道要强我们多少倍。之所以有了后来的名满天下,不过是少年时的落魄辛酸之后换来的一许荣光。
因为年轻,所以你现在所受的一切苦与痛,都没关系。若干年后,当你转过身来,你会发现当时过不去的坎坎,现在都变成了岁月赐予我们最芳香沁脾的礼物。
无论什么时候,我们都应该相信:命运再黑再坎坷,但也会留下一道缝隙,为的是让光透进来。正如前不久死去的歌手,莱昂纳德·科恩那句著名歌词唱的:
"万物皆有裂痕,那是光透进来的地方。"
正因为你是一个女孩,没有好家境,所以你才要比别人更坚强、更努力,时光不会辜负一个有梦的人,当你的梦足够炽热,足够强大。
林密而风小,纸薄而易碎。当你把懦弱锤炼成无坚不摧,把胆怯化为一往无前,所有你眼里曾经认为的苦难都终将是一纸泡沫,一戳就破。
愿您内心坚硬如盔甲,生活有光还有梦。
2012.1.21 北漂小贱
- 上一篇:你那么年轻,却希望舒适安逸
- 下一篇:今天晒了五个小时的太阳